“汽车之都”加快向“通航之城”迈进

“汽车之都”加快向“通航之城”迈进

编制规划,引领发展。2017年7月发布的《湖北省通用航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建立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通用航空公共服务示范区,以国际航联飞行者大会的举办为契机,打造国际化的通航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对武汉城市圈便捷高效的通航服务。加快临空经济区内通航研发总部发展,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武汉经济开发区将解放思想作为发展通用航空的首要任务,精心组织编制了《武汉开发区“通航之都”2025规划》《武汉开发区通航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及《武汉开发区航空运动专项规划》等重点规划,围绕建设“中国通航之都”以及“世界航空运动之都”目标,绘就通航产业未来发展蓝图,以建成全球顶级航空运动赛事及活动举办地,国际知名航空文化交流基地及产业聚集地,中国轻型航空器及零部件研制、贸易、集散中心,中国知名国际航空体验营地及5A级航空休闲景区,中国实验类航空器研制创新验证基地,华中区通航运营及综合保障枢纽为发展定位,明确航空器制造与航空运动两大重点产业,着力打造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技术领先的通航产业体系,形成千亿元产值和宜居宜业的“通航之城”,为武汉市通航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结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及园区通航产业发展情况,编制《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关于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要加快发展通航制造产业,促进通航消费全面发展,提升通航公共服务水平,丰富通航企业融资工具,强化通航发展人才支撑,支持企业参与招商引资,多措并举,为通航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政策保障。

 

打牢基础,保障发展。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武汉市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原则,于2017年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航产业园核心区启动建设武汉汉南通用机场。该机场作为全国首批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工程,占地919亩,跑道长1600米、宽30米,其中,2万平方米的机库,可同时停放8架波音737或100架小型通航飞机,可为通用飞机提供总装制造、展览、销售、交易等服务,为南来北往的通航飞机提供停放、加油、保养等异地化服务。2017年11月,首届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在新落成的汉南通用机场举办,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航空文化娱乐活动。大会期间,武汉开发区共签约项目19个,投资总额达1450亿元,项目覆盖通航制造、组装、维修、培训、运营服务等通航全产业链。随着汉南通用机场成功举办两届世界飞行者大会及世界军运会定点跳伞项目,该机场不仅成为世界飞行者大会的常态化会址,也为武汉市未来通航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汉南通用机场跑道扩建工程已完成,扩建后的机场跑道将延长至2400米,具备4C级别机场标准,将为通航产业发展提供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保障。此外,开发区以汉南通用机场为核心,已基本建成“五横七纵”、全域贯通的交通路网体系,积极推动经开企业社区、国际通航客厅等生活配套项目的建设,着力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不断完善园区城市功能,为通航企业进驻园区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引进龙头,带动发展。2021年,武汉开发区正式引进中航605所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单位投资,研发和生产制造无人货运飞机系列产品,总投资约100亿元。2022年,开发区又积极挖掘优质通航项目潜力,导入卓尔轻型运动飞机、上元无人机等通航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园区通航产业基础。自“十三五”时期以来,武汉开发区以中航605所项目为产业链龙头,先后引进了以吉利飞行汽车为代表的飞行汽车整车、无人机等航空产业产品的研发制造及产业化项目,以武汉航协体验中心为代表的飞行体验、低空游览项目,以湖北同诚为代表的航天发动机维修及航空探矿、农林植保等通航运营项目,以华中应急救援中心、正阳火神等为代表的通航应急救援项目,以星飞客研学板块、飞行玩家为代表的通航研学教育运营类项目,初步形成武汉开发区通航产业集聚效应,以汉南通用机场为核心资源的通用航空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展望未来,武汉市将以航空器研发制造和航空运动赛事为引领,开新局、谋新篇、创新绩,努力构建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从“汽车之都”向“通航之城”的发展目标正一步步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