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印发关于推动成都未来科技城主导产业“建圈强链”的若干政策

成都高新区印发关于推动成都未来科技城主导产业“建圈强链”的若干政策

 

419日, 成都未来科技城举办航空航天产业链发布暨卫星互联网产业企业沙龙活动。据通航圈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相关要求,推动成都未来科技城主导产业“建圈强链”,促进产业加快集聚,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已正式印发《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推动成都未来科技城主导产业“建圈强链”的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明确提出将航空航天产业列为成都未来科技城的主导产业之一,鼓励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明确从生产线落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作配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文件明确成都高新区财政还将出资4亿元设立首期2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该政策自2023129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据成都高新介绍,2020年筹建的成都未来科技城目前已落地天府绛溪实验室、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等一批重大战略性项目,凌空天行、杰诺创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加快聚集,初步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的航空航天创新、产业生态。

 

 

 

文件明确,支持高能级项目集聚。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首次在成都未来科技城设立全球性(全国性)总部、区域性及功能性总部、智造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分别给予 2000 万元、1000 万元、500 万元、100 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

支持企业生产线建设。对新引进的具有颠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固定资产投资 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 化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2亿元支持。对特别重大项目可根据项目情况给予针对性支持。

支持企业建链强链 。支持已落地企业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每成功引进一 家注册资本在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落户,按落户企业当年实缴注册资本的1%,给予引荐企业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鼓励企业参与核心系统研发。对企业获得航空航天装备总体、关键分系统、核心配套产品研制项目,并获得国家、省、市专项产业资金支持的, 按项目研发合同的 10%,给予单个企业最高1000万元的补 贴。

鼓励企业融入国际国内供应体系。对企业进入国际国内知名飞机制造企业、关键航空系统生产商、卫星载荷及火箭大部件生产商供应商体系的,且年度销售总金额超过 500万元的,按年度销售额的 10%,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补 贴。

鼓励企业参与产业配套协作。对企业航空发动机、无人机、航空电子等产品销售收入 达到1000万元()以上且在成都市本地配套率达50%30% 10%()以上的,分别给予 500 万元、300 万元、100 万元 的一次性奖励。

在要素保障上,文件明确:对新引进的主导产业项目,租赁生产及办公用房的,自 项目公司签约入驻之日起,按照不超过20/平方/月,给予 连续两年租金补贴,单个项目累计补贴不超过300万元。对企业引进并首次在成都未来科技城就业的管理、技术 等高端人才,年收入 50 万元、100 万元、150万元() 上的,连续两年分别按每人每年 10 万元、25 万元、50 万元 给予用人单位补贴,单个企业累计补贴不超过1000 万元。 由成都高新区财政出资4亿元设立首期2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投资落地成都未来科技城的航空航天、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制造、等主导产业领域项目。

此外,文件还包括了降低企业建设成本、用工成本、物流成本、中介服务成本、市场开拓成本的措施:对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且在签订《成都市挂 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交确认书》后一个月内开工建设且达到投资时序目标的产业化项目,按开工后12个月内实 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开工奖励。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的制造业项目,根据企业新增用工 人数,按每人每年2000元给予企业连续两年用工补贴,单个企业累计补贴不超过1000万元。对年度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制造型企业。按企业 年度物流成本实际发生额的 20%给予连续两年的物流补贴, 单个企业累计补贴不超过1000万元。对采购法律咨询、财务会计、知识产权、评估认证、品牌营销、跨境并购等中介服务的规模以上企业,按年度采购费用的30%给予企业连续两年的中介服务补贴,单个企业累计补贴不超过200万元。支持企业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国际性和国家级大型专业展会,经认定后,按参展费用的50%,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贴;对在成都未来科技城组织或承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赛事、会议、高峰论坛等活动的企业和机构,经认定后,按活动飞友的50%,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贴。

此外,419日在成都未来科技城的沙龙活动现场,成都未来科技城还发布了《成都未来科技城航空航天产业建圈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和《成都未来科技城卫星互联网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征求意见稿)》。其中,《成都未来科技城航空航天产业建圈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聚焦卫星互联网、航空发动机、智慧民航3大重点领域,通过“强源头、建载体、引项目、聚人才、育企业、搭场景”,打造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智能高端、开放自主的现代化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据成都高新介绍,自2020年筹建以来,成都未来科技城通过三年蓄力,而今全力冲刺,按照“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思路,加快引聚高端创新资源,全面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不少于3个,聚集创新型企业不少于200家,先进制造业产值超30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万人。截至目前,成都未来科技城已落地天府绛溪实验室、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等一批重大战略性项目,凌空天行、杰诺创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加快聚集(高超音速飞行赛道来了:凌空天行完成逾3亿元A轮融资,经纬中国、上海市级资本领投),初步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的航空航天创新、产业生态。